新华社聚焦|榫卯传千年,非遗“鲁班锁”撬动县域经济新活力

2541499b8adbc8315df0a7185fb2886.png

4月2日,新华社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滕州:小小鲁班锁为县域富民产业添活力》为题,深度报道了圣匠鲁班文创以非遗鲁班锁为支点,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409145441.jpg

微信图片_20250409085142.jpg

在滕州鲁班锁非遗工坊内,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正在为学生讲解鲁班锁制作技艺。这一幕被新华社镜头定格,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挖掘和保护当地民间鲁班锁制作的传统工艺,以非遗工坊为基础,以非遗传承人为引领,采用公司主导式运营模式发展鲁班锁产业,为县域富民产业增添活力。

618c2fe186828296c0c85e81a09b45b.jpg

20250402e1a6676657eb4559aff19914f72f97fd_20250402564b9e7ee10b4deeb07d37a9f064f6ca.jpg

微信图片_20250409095546.jpg

作为圣匠鲁班文创创始人非遗传承人李浩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从复刻传统六棒鲁班锁,到创新研发多款高阶鲁班锁,产品不仅保留古法榫卯的精髓,更以祥云纹、山水花鸟等传统纹样赋予其当代美学价值。目前,圣匠鲁班文创已开发鲁班锁产品6大系列100余种产品畅销全国。

下载 (1).jpg

下载 (2).jpg

伴随着“非遗”鲁班锁产业的崛起,圣匠鲁班文创带动本地木制品行业协同发展,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带领群众致富创富,圣匠鲁班文创让非遗传承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图片1.png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可拼拆的榫卯构件“鲁班锁”,又称八卦锁、六子联方,源于古代木建筑、家具的榫卯结构,结构复杂巧妙且牢固。鲁班锁蕴含中国传统民俗和文化内涵,象征古代智慧,既装点民俗又启发民智。其制作需长时间自然风干的木材,经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等三大流程,含三十八道工艺,如锯割、刨削、雕花、镶嵌等,制作周期长达一年以上。 

图片2.png

“非遗”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获近50项国家专利及百余项荣誉,包括“荷花杯”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金奖、中国百佳旅游商品、山东手造·优选100等,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班锁还被选为山东省特色外交礼物,并作为2023年中国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时的纪念品,参加了“星光大道”、文博会等百余次展会。公司建设了30余所鲁班工坊,成功举办了四届鲁班锁拆装大赛,并赴美、匈、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片3.png

 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第九届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度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青年产业人才、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片4.png

圣匠鲁班.jpg

上一篇:展会风采丨圣匠鲁班亮相山东新华书店馆配会,“非遗”鲁班锁在书香中展现文化传承新篇章       下一篇:非遗大讲堂丨 鲁班文化公益课走进滕州新华书店,非遗鲁班锁撒播文化传承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