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参观丨省文旅厅非遗处领导调研非遗鲁班锁,探匠心传承,促非遗创新
8月26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领导一行莅临圣匠鲁班文创,专题调研非遗鲁班锁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非遗传承人李浩全程陪同讲解,带领调研组先后参观旗舰店与生产基地,深入了解非遗鲁班锁技艺的现代传承。
在圣匠鲁班文创旗舰店,李浩以“鲁班的传说”故事为引,向调研组详解展陈的非遗鲁班锁。从常规六棒款到进阶十二棒款,从表面雕刻到立体雕刻作品,每件鲁班锁都承载着“不用一钉一铆”的古法智慧。与会领导们亲手体验拼装鲁班锁,在拆解与组合间感受榫卯结构的精妙。随后调研组参观了文创产品区,木雕摆件、木艺装饰画、文房用品等产品,使传统木艺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让非遗从展柜走进日常。
在生产基地,调研组实地考察非遗鲁班锁的全生产流程。从木材养生区的黑檀、花梨等原料,到开料车间的精密刀具设备,再到打磨区工人手中的砂纸,传统工序与现代技术在此形成有机衔接。非遗传承人李浩详细介绍:“我们以技艺传承、科技赋能为核心,既保留开料、打磨、喷漆等手工环节,又引入3D建模、激光雕刻等技术,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科技中守住匠心。”非遗处领导对鲁班锁的生产模式及守正创新,表示充分肯定。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非遗鲁班锁保护工作的全面考察,更是非遗现代化传承的深度交流。圣匠鲁班文创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耕非遗鲁班锁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榫卯技艺与多业态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工匠精神”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落点。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工匠鲁班发明了可拼拆的榫卯构件“鲁班锁”,又称八卦锁、六子联方,源于古代木建筑、家具的榫卯结构,结构复杂巧妙且牢固。鲁班锁蕴含中国传统民俗和文化内涵,象征古代智慧,既装点民俗又启发民智。其制作需长时间自然风干的木材,经选材开料、粗胚成形、后期处理等三大流程,含三十八道工艺,如锯割、刨削、雕花、镶嵌等,制作周期长达一年以上。
“非遗”鲁班锁系列文创产品获近50项国家专利及百余项荣誉,包括“荷花杯”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金奖、中国百佳旅游商品、山东手造·优选100等,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班锁还被选为山东省特色外交礼物,并作为2023年中国担任联合国轮值主席时的纪念品,参加了“星光大道”、文博会等百余次展会。公司建设了30余所鲁班工坊,成功举办了四届鲁班锁拆装大赛,并赴美、匈、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李浩: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第九届枣庄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度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青年产业人才、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本账号发布的部分图文素材(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可能来源于网络或第三方授权,相关权利归原作者或版权方所有。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账号删除或调整。
上一篇:研学活动丨鲁班工坊联合滕州新华书店举办“小小卖报童”实践活动,解锁素质教育的新答案 下一篇:非遗研学丨鲁班工坊带领学生探秘鲁班纪念馆,体验非遗鲁班锁拼装,解锁匠心密码